據報道,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是否有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?房價未來是漲是跌?昨日,150家全球品牌房企和機構高層、業(yè)內知名人士、政府官員及經濟界學者齊聚“2013全球華商(成都)地產論壇”,針對未來樓市價格的走向進行了激烈探討。
全球華商地產論壇舉行專家學者、地產大腕預測樓市走向
中國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論壇上強調,政府抑制投機性房產需求的宏觀調控政策不會變,一線城市限購政策不會放松。
溫州推出了《溫州市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》,雖然涵蓋的內容有12大類,但真正引發(fā)全國廣泛熱議的是其中幾條涉及農村房屋交易的規(guī)定,甚至有解讀認為這是我國在嘗試將農房(論壇)推入市場的“破冰之舉”。
關于租房
住建部年薪買不起一平米 政府能否幫年輕人租房
中國房地產業(yè)協(xié)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中一說:“我們住建部的年輕公務員在大院里碰到我就會跟我抱怨,北京的房價太貴了,夫妻倆工作一年買不起一平方米。”
朱中一坦言,在宏觀經濟漲幅放緩的情況下,老百姓收入沒有明顯增加,一線城市房價地價快速增長確實存在隱憂。房價、地價一個勁地漲,但老百姓的承受力有上限。陶紅兵認為,年輕人不要指望房價下跌就能解決住房問題,如果真的房價下跌到他們可以承受的價位,以目前一線城市的居民購買力,誰還能買到房子。
王洪衛(wèi)指出,現在每年大約有1000萬的人口涌進城市,這些人口都是房地產市場的剛需。中央應該一方面隔斷地方政府的土地利益鏈條;另一方面要鼓勵房地產商開發(fā)標準化的租賃市場,讓房屋租賃市場日趨穩(wěn)定,人們才不用擔心房租頻頻上漲或被房東隨意毀約。
王洪衛(wèi)認為,政府可以考慮參考美國的“貼租”形式,每月將承租人收入的30%拿出來租房,余下不足的部分由政府補貼。以上海來算,按8%的戶籍人口貼租,一年支出不到100億元,相對于現在的保障性住房投入更加具有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性。
關于樓價
一二線城市5年內還會漲三四線城市買樓需謹慎
對于近頻頻出現的地王和一線城市不斷飆升的樓價,中國房地產業(yè)協(xié)會副會長朱中一坦言:“我十分擔心。”
上半年,一線城市樓價均出現大幅飆升,不但讓人們質疑調控政策的有效性,也讓不少房地產商重新審視房地產市場。在本次論壇上,不少國內品牌房企公開宣布將徹底放棄三、四線城市,重新回歸一、二線城市,不少房企近瘋狂拿地,導致近期一線城市地價被不斷推高。
綠地集團副總裁兼西南事業(yè)部董事長、總經理孫志文在論壇上說,綠地集團今年以來就明確表示今后不再進入三、四線城市投資,毅然轉向一、二線城市。
“今年以來,我們花800多億元去全國拿地,都是一、二線城市,基本不去三、四線城市。”
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、不動產研究所所長王洪衛(wèi)認為,目前房地產市場分化越來越嚴重,越來越多的人向一、二線城市集中。
以北京為例,戶均占有房產不到0.8套,常住人口卻達到2000萬,而且人口還在繼續(xù)涌入。因此一、二線城市5年內還會繼續(xù)上漲,即使限購還是會有剛需出現。
高策機構董事長陶紅兵認為,未來房地產市場的總體發(fā)展趨勢是:一線中心城市沒風險,二、三線城市局部有風險,四線城市普遍風險很大。
黃金灣投資集團董事長申威坦言:“雖然一、二線城市拿地成本越來越高,投資風險反而變小。”他認為,房價、地價之所以增長快是因為人們手里錢多了,增加的收入終還是會流向高成長、高回報的行業(yè),房地產仍是。所以一線城市隨著居民收入增加,房價仍會有較好預期。
“目前房企之間比的不是拿地的成本,而是誰能以更低的成本融資校所以開發(fā)商拿地對價錢已經沒有過去那么敏感了,拿到就好。”哪些城市的房價會比較堅挺,王洪衛(wèi)認為,城市的產業(yè)結構越高端,房價就會越高。
未來樓市調控重點在哪里
問:未來幾年,政府對房地產的調控會側重于哪方面?答:國家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,未來幾年,政府仍會側重于有效抑制住宅市場的投機性需求,并將長期堅持這一政策。
秦虹說:“2012年人均住宅面積達到32.9平方米,但為何房地產依然矛盾突出,主要還是分配不均衡。”今后無論是稅收、金融調控還是行政調控,都不會鼓勵投資型需求。政府可能會對一、二線城市首次購房的剛需加大扶持力度。